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,一派喜氣洋洋,就像漲了潮的大海,將岸邊的溝溝坎坎都填滿了水。一旦經濟下行,潮水退卻,所有低洼陰暗的地方,都會暴露在陽光下。不管是從GDP的增長速度還是從各種信息來源中,我們已經發(fā)現(xiàn),經濟增速放緩的信號正變得逐漸強烈起來。這無論如何都不算是個很好的消息,對于那些習慣于用潮水遮羞的游泳者們而言,更是如此。國外的運作實踐表明,會議市場總是經濟波動中的第一批受害者,因為一有風吹草動,很多機構就會立馬削減會議開支,甚至裁減會議人員。國際會議業(yè)界也在使勁兒地嘶喊著:Meetings that matter(會議很重要,不能砍掉)!企圖扭轉局面,但遺憾的是,這種努力幾乎徒勞。
會議市場下行,誰將成為暴露的裸泳者?
這樣吧,我們先來看看上游市場波動是如何影響中下游市場的。
兩三年前,一陣削減會議數(shù)量、規(guī)模和開支的強勁風潮從中央政府傳導下來,這讓很多長期以此為生且衣食無憂的會議公司、會議酒店遭受到了空前的打擊,很多相關的服務機構一邊喊著“該怎么辦?怎么轉型?”,一邊被翻滾著白沫的海水所吞沒;緊接著是醫(yī)藥會議危機,數(shù)量與規(guī)模壓縮,開支減少,運作模式調整,給下游的服務企業(yè)帶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;幾年來一直最賺錢、最穩(wěn)定的汽車市場今年也開始出現(xiàn)問題,會議與活動市場的開支減少,公關公司、會獎公司、高端酒店等,已經品嘗到了一些“退潮”的滋味。
或者效益變差,或者對于市場的預期不好,客戶就會削減會議與活動的數(shù)量,壓縮規(guī)模,降低相關預算。對于中下游供應商來說,客戶可能會做出以下選擇:一是要求原有的合作伙伴降低收費標準,或者在收費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服務內容;二是直接選擇下一等級的供應商,以降低付費水平。上個月和某位二線會議展覽公司的朋友聊天,他說近幾個月接了不少汽車方面的單子,大多是從一線公關公司、會展公司那里下來的,因為二線服務商的收費標準只是一線公司的一半。
總之,只要上游市場出現(xiàn)較大幅度的波動,中下游市場就會產生強烈反應,靠近底端或者邊緣的企業(yè),就可能會被淘汰出局。那么,誰會出局,誰又會成為最后的玩家呢?
吳曉波前些天發(fā)表了一篇文章,談到制造業(yè)如何面向未來的問題,他用到了一種很好的分析方法,值得借鑒。大致意思是,通過回答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,你就會知道你的企業(yè)到底能走多遠:
第一,你的利潤有多高。
“物美價廉”已經成為過去式,單純的低價格沒有出路,更無法持續(xù)。低利潤的產品與服務往往處于產業(yè)鏈的邊緣或者底端,遇到市場下行,會是第一批被干掉的對象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中國的消費市場正在升級換代當中,卓越的“性能”和超出期待的“價值”,才是用戶追求的目標;
第二,你的定制化能力有多強。
會議、活動市場雖然一開始都帶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,但我們要知道,如今的“定制化”與通常所說的“個性化”可大不相同。那么,對于會議與獎勵旅游公司而言,提供“定制化”服務,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規(guī)劃設計能力和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意能力,還要能夠提供系統(tǒng)化的高水平的服務;
第三,是否與客戶有深度互動。
沒有互動的消費者叫客戶,有互動的叫“用戶”,吳曉波說。你可能認為,你一直在與客戶互動,否則就不會有什么客戶方案。其實,“深度互動”與“簡單溝通”是兩回事兒;
第四,有沒有強大的科技應用。
這么說吧,在現(xiàn)代服務業(yè)中,一個企業(yè)如果缺乏像樣的科技武器,前面說的那幾條實際上都很難實現(xiàn)。